87福利片无码视频,狠狠综合网狠狠丁香五月五月,国产午夜不卡片免费视频,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雪域昆侖養路人(逐夢)

李佩紅
2023年02月27日10: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7日 ? 第 20 版)

喀喇昆侖公路麻扎至紅其拉甫段風光。 喀什公路管理局供圖

穆薩·克日木(中)和工友修復大橋排水管道。 王有文攝

李小軍(前)生前帶領職工連夜搶險。 王有文攝

一條平坦的公路,蜿蜒在重疊的山體之間。車行駛在公路上,眼前,掠過草原、戈壁、牛羊、湖泊、峽谷。遠望,慕士塔格峰雄偉的身軀,巍然屹立于帕米爾高原。

這條路是喀喇昆侖公路,也叫中巴友誼公路。公路于1978年6月全線通車,全長1032公里,其中中國境內416公里。它北起中國新疆喀什,穿越帕米爾高原,經過中巴邊境紅其拉甫口岸,南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

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境公路。因此,這里成為地質學家、登山者和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但同時,也是雪崩、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之處。

哪里有路,哪里就有養路人。在這條公路上,活躍著一支幾百人的養路隊伍。這支鮮為人知的隊伍,終年以路為家。他們用青春、熱血和生命守護著這條路,確保公路暢通無阻……

魂歸昆侖

2022年盛夏,我在喀什公路管理局塔什庫爾干分局第一次見到塔什庫爾干養護站站長李小軍。

那天,紅其拉甫路段因山上冰雪融化,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沖毀多處路面,交通陷入中斷。塔什庫爾干分局立即啟動公路搶險應急預案,緊急調集搶險機械及人員投入搶險。

對養路人來說,這里一年只有兩個季節:夏季,5月至10月,泥石流等災害頻繁;冬季,10月至翌年3、4月,雪災頻發。災害往往從山坡上部開始。先是出現一條裂縫,接著,巨大的山體開始滑動,速度不斷加快。灰黑色的泥石流裹挾著大大小小的石塊和泥土,從高高的山上俯沖下來,沖毀山坡,沖垮路面,所經之處一片狼藉。

搶險開始了。推土機、挖掘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李小軍帶著幾十名養護工揮動著鐵鍬。他們動作緩慢,不是不想快,而是不能快。大山里的氧氣含量不到山下的一半,不干活,都已呼吸困難,干活快了,心臟壓力太大。

干馕配冷水,第二天,李小軍的胃病犯了。吃早飯時,同事看見他捂著肚子,問他怎么了,他笑笑說沒事。同事勸他,你的胃不好,心臟也不好,得多休息。李小軍說,不行,今天事還多著呢。匆匆吃了幾口早飯,他就又去忙工作了。

1991年,初中畢業的李小軍被分配到喀拉庫勒湖道班工作。如今從喀什到紅其拉甫,一路上共有8個道班和養護站。某個路段發生事故,養護工會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投入搶險。

喀拉庫勒湖是一座高原湖泊。李小軍來到這里后,立即被它的風景所打動。可沒想到,這美麗的湖泊很快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這里的冬季寒冷漫長,常刮大風,風把山峰上的雪吹到公路上,積在路面上達一兩米深。李小軍和同事們頂著刺骨寒風趕到出事路面。路面狹窄,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懸崖峭壁。為確保生命安全,清理積雪時,他們每個人的腰上都會拴上繩子。

而每到夏秋季節,常有泥石流攜帶大量的巨石滾滾而下,沖毀路面。當年這些全靠人工清理,李小軍和同事們往往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因為高寒缺氧,干一陣子活兒,人就感到胸悶氣短。

1997年,李小軍調到條件更艱苦的紅其拉甫道班工作。那里海拔4300米,環境更加惡劣。做出的飯半生不熟。吃飯難,吃菜更難,只能每隔半個多月,從400多公里外的喀什運菜過來。沒有冰箱,夏天菜很快就壞了;冬天,菜窖只能儲藏土豆和大白菜。一臺手搖發電機,到了冬季需要用開水澆、搖把子搖,折騰一兩個小時才能啟動發電。每天供電4個小時,這在當時的紅其拉甫已屬奢侈。

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李小軍和同事們整修路間邊坡、清理塌方,從未退縮。公路養護中,燒瀝青既辛苦又危險。當年,修補公路需要在大鐵鍋里燒化瀝青后倒入砂石料,人工進行攪拌,然后人工裝車,運到需要修補的路段,卸車,攤鋪。沒有大型機械設備,全靠人工一塊塊修補,軋實平整。

多年的高原工作,鍛煉了李小軍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也練就了他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

2022年12月27日。再過4天就是2023年了,李小軍在高原工作也將進入第三十三個年頭。

因為長期高原反應,李小軍有嚴重的失眠癥。這天和往常一樣,他早早起床,忙了一陣,就感到身體很不舒服。同事判斷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忙打120叫救護車。醫生趕到后全力搶救,卻已無力回天。李小軍的生命定格在了51歲。

昆侖如此亙遠,生命如此短暫。時間一天天過去,李小軍自己都沒有想到,他不僅將青春獻給了這條公路,更將生命與這條公路融為了一體。

父親的話

在喀什公路管理局英吉沙分局采訪時,有人告訴我,彭生才是個有故事的人。

彭生才的父親是喀什公路管理局第一批養護工,常年在野外養護公路。他從小就和母親、姐姐跟著父親跑野外,從一個道班搬到另一個道班。

1993年,初中畢業的彭生才頂了父親的班,也成為一名普通養護工,被分配到塔什庫爾干分局。臨行前,父親叮囑他,塔什庫爾干分局海拔高、生活苦,你年輕,去鍛煉鍛煉好。你的優勢是語言通,去了一定要踏實干活。

記著父親的話,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彭生才懷著忐忑的心情出發了。這一去就是12年。

彭生才被分配到距離塔什庫爾干縣城80公里的麻扎道班,那里海拔4300多米,條件很艱苦,路況很復雜。道班與外界唯一的聯系,是不遠處邊防派出所里的一部電話機,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打電話。當時道班有20多名員工,大家平常一起工作、勞動、吃飯,感情深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養護好高原上的這條公路。

彭生才與周邊的牧民也結下了深深的情誼。憑借自己修爐子的手藝,每年冬天他會幫助牧民們搭爐子。牧民沒柴燒,他為他們雪中送炭;牧民沒菜吃,他自掏腰包買了白菜分到每家每戶。1997年,當地發生了一場雪災,雪深半米厚。為幫助當地牧民救災,道班全體人員出動,全力清理積雪,以盡快開出一條路,讓物資運到牧場。彭生才他們白天晚上連軸轉,用了一周時間終于打通了道路。牧民們感激不盡,專門制作了一面錦旗給道班送來。

彭生才結婚后,妻子從陜西跟著他來到麻扎道班。入冬后,道班的人返回喀什,留下彭生才夫妻在道班值守。夫妻倆住的房子,除去一張大炕、一個爐子,沒剩多少地方。10月,喀什公路總段送一次菜來,直到第二年3月再送一次菜,菜是耐放的蘿卜土豆大白菜。在這樣的條件下,彭生才夫妻倆在道班值守了4個冬天。

那時,公路上跑的全是大貨車。到了晚上司機沒地方住,就敲彭生才的家門。無論是誰,彭生才一律招待。媳婦忙著燒水做飯,免費端上熱湯熱飯。有一次,一位過路司機的車出了故障,司機和同伴三人滯留在彭生才家,等待汽車配件送上山。6天后,山下的材料送了上來,三人修好車才離開。

一天,喀什邊防支隊教導員來彭生才家串門,看到一家三口端著稀粥。不用問,彭生才家的食物又被過路司機吃完了。第二天,戰士們送來了米、面、油,幫助一家人渡過了難關。這種情況,彭生才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凡來他家吃住的司機,只要有困難,夫妻倆就全力幫助,從不求回報。

有人不理解。對此,彭生才只是樸實地說,屋外冰天雪地,司機沒地方休息,總不能袖手旁觀吧。

是啊,外面天寒地凍,屋內寒氣逼人。孩子天天喊冷。大女兒在麻扎道班出生。望著高聳的雪山,彭生才給女兒起名彭雪。年幼的彭雪見到最多的,是公路、河流和大山。望著年幼的女兒,彭生才多次萌生了辭職的想法。新疆這么大,哪里找不到謀生的地方?

他把辭職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沒有責怪他,只是說,兒子,我在養路段干了一輩子,你辭職,我不心寒嗎?

因為長年在野外護路,彭生才父親患上嚴重的矽肺病。父親去世前,對彭生才說,公路是活命的根,你一定要對得起公路。彭生才放聲慟哭。

因為父親的這句話,他堅持了下來,再也沒有提起離開公路道班的事。2005年彭生才調入英吉沙分局。一直踏踏實實從事養路工作的他,無愧于這條公路,無愧于自己的父親。

80后巡道員

因為氧氣含量低,長期在塔什庫爾干工作生活,對身體影響很大。2021年,巡道員穆薩·克日木就因突發心臟病被緊急送往醫院,在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下,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

穆薩·克日木是個80后。他熱情陽光、朝氣蓬勃,2012年考入喀什公路管理局,成為一名普通的巡道員。和所有養路人一樣,穆薩·克日木總說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若是非要說,和其他工作相比,巡道員的工作有何不同,那就是滿腦子都是路,閉上眼、睜開眼,永遠是走不到頭的路、修不完的路。與公路捆綁在一起,是他們的職責和使命,也是他們的自豪和驕傲。

2016年,穆薩·克日木調到塔什庫爾干養護站繼續從事巡道工作。起初,朋友勸他,那里太苦,別去。

穆薩·克日木搖頭笑笑,你不去、我不去,公路變成爛繩子咋辦?我年輕,年輕人不干誰干?

穆薩·克日木說到做到,不但自己來了,還把家搬到了塔什庫爾干,從此在這里扎根。

在塔什庫爾干養護站,穆薩·克日木每天行程300多公里,查看道路病害。他早出晚歸,中午在路上,渴了喝冷水,餓了啃干馕,長年累月日日如此。對普通人來說,遇到雨雪天氣就躲在屋里不出門了,但是穆薩·克日木他們正相反,越是壞天氣,越是下雨下雪,越要上路巡查。當地泥石流和雪災頻繁,道路容易塌方,巡查工作不能有絲毫馬虎。在路上,還會遇到各種其他情況:有來旅游的車輪胎壞了,他會幫助更換;有大貨車著火了,他就幫著滅火。

在一次巡查中,穆薩·克日木偶遇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當時穆薩·克日木正開車巡查,突然下起了大雨。他看到一個男人全身都淋濕了,在路上跑,連忙招呼對方進車里避雨。一聊天,得知對方叫拉齊尼·巴依卡,是一名護邊員。兩人聊起了護路和護邊的工作。因為他們的工作都很苦,所以一下子有了共同語言。從那以后,兩人成了好朋友。

穆薩·克日木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和困難,總是第一時間給拉齊尼·巴依卡打電話,拉齊尼·巴依卡總會像兄長一樣開導他、幫助他。每次和拉齊尼·巴依卡通過話,穆薩·克日木都感覺干勁更足了,也不覺得工作苦和累了。2021年1月4日,為解救落入冰窟的兒童,拉齊尼·巴依卡英勇犧牲,年僅41歲,后來被追授“時代楷模”稱號。拉齊尼·巴依卡犧牲后,穆薩·克日木難過了很久。但他深知,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告慰這位可敬可佩的兄長。拉齊尼·巴依卡永遠是他學習的榜樣。

近幾年,每年夏季,塔什庫爾干分局管養的路段都會發生幾十次泥石流。養護工與自然搏斗、保障公路暢通的任務更重了。

2022年8月的一天,大雨如注。正在巡線的穆薩·克日木下車冒雨查看道路。他發現有一路段12處發生泥石流,肩坡快要被洪水掏空,隨時可能塌方。他第一時間將險情上報,塔什庫爾干分局連夜清理泥石流。洪水洶涌,裝上石塊重達兩三噸的鐵絲籠被推進水中立刻不見蹤影。經過連續幾個小時的緊急搶修,泥石流路段終于清理完畢。成功搶險后,穆薩·克日木和同事們又及時總結這次搶險的經驗,以便下次搶險能更加迅速。這就是養路人的日常,他們的心在路上,路早已融入他們的心里。

沒有養路人的苦,哪有行路人的甜。幾十年來,在喀喇昆侖公路上,一代代養路人扎根雪域,生生不息。那橘紅色的工服,在皚皚雪山間,是如此亮眼,如此溫暖。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